AI财经助手

DeepSeek

AI文章摘要

快速提取文章重点,把握核心内容

市场趋势分析

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

背景知识补充

提供相关概念解释与背景资料

投资参考建议

生成相关投资思路与风险提示

4天6300万人次围观,2025天府书展凭什么爆火- 财经通-FinanceWire-财经新闻稿AI发布平台

4天6300万人次围观,2025天府书展凭什么爆火

来源: 财经通 作者: 财经通 阅读: 12

10月20日,备受瞩目的2025天府书展圆满收官。虽然只举办了短短4天,但热度远超预期。据承办方预估数据,本届书展共展示图书80余万种,举办文化活动1200余场,实现图书及文创产品销售码洋1.09亿元、馆配馆建交易会采选码洋3.05亿元;发放1500万元惠民购书券,吸引6300万人次线上线下逛展,带动文化消费7300余万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的天府书展不只是图书的“超级卖场”,而是一个汇聚思想交流、文化创新与科技体验的开放平台。它正试图回答一个问题:在数字浪潮汹涌的时代,线下书展的意义与不可替代性,究竟在哪里?

答案或许藏在思想与人的连接中。

从开幕到闭幕,思想碰撞始终是主旋律。10月17日,被誉为“文坛高龄少年”的王蒙携新作《极限聊斋:王蒙神侃〈聊斋〉》亮相书展。91岁的他精神矍铄,在展区中寻找自己的新书时笑言:“我要和我那本书合个影。”他在现场解读为何称之为“极限”:“它是一部想象力走到边界的作品,对人性的挖掘写到了极致。”这一刻,文学的厚度与生命的热度交织成书展最动人的画面。

图片1.png

10月18日,著名作家阿来以“寻源大河:水脉、文脉与心脉”为主题,与读者分享新作《大河源》的创作心得。他回忆深入黄河源头的经历:“写这部关于黄河的作品,源于对‘母亲河’书写现状的关注。”前一天,他还出席了“点亮阅读微心愿”行动,用脱稿演讲讲述乡村文化复兴的意义,呼吁让“阅读落在田野上”。

图片2.png

作为成都本土作家,杨红樱也让书展现场充满了温情与回忆。《笑猫日记全集·珍藏版》与《成都往事》签售现场人潮涌动,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齐聚一堂。有人抱着泛黄旧书回忆童年,有人牵着孩子重温成长,笑猫成了两代人的情感纽带,也让这座城市的阅读基因有了延续的温度。

今年的天府书展,更像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旅行。“书香满天府·安逸读四川”的主题,既是一句口号,也是一种体验。主展场的阿坝展区以羌绣、卡唐绘画、羊皮鼓等非遗项目让人领略九寨风情,达州分展区打造巴文化传承空间,雅安展区则上演《蒙顶山茶艺·龙行十八式》非遗表演,绵阳流动书展首日就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。凉山建昌古城、宜宾李庄古镇、眉山三苏祠……书展一路“开出去”,让本届书展多了几分“不安分”的特点。

图片3.png

与此同时,阅读也在与生活发生更丰富的联结。银发阅读区为老年读者精选图书,“Z系列”专区则主打潮流互动体验;“翻书见川”文创公园里,蜀绣书签、竹编笔记本、非遗美食一度脱销。麻辣与墨香交织,让阅读成了这座城市极具温度的日常。

或许,这正是线下书展的意义所在——它不只是卖书的场所,更是让思想相遇、让文化可感、让阅读有温度的公共空间。

读一本书,看一场展,遇见一座城。成都的秋天,从银杏黄到书页香,热气腾腾又安逸巴适。2025天府书展,就像一锅热辣滚烫的“川味火锅”,有滋有味,人声鼎沸。

AI文章分析

基于先进大语言模型的内容理解

核心概念提取

情感分析

点击"开始分析"获取情感倾向

内容摘要

点击"开始分析"生成摘要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@2025 shenlanhu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:service@caijingpost.com 蜀ICP备19030140号 财经通 版权所有
风险提示:财经通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财经通无关,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。